您可能想查看的
逶, 拼音为wēi, 笔画为11画, 部首为辶, unicode编码9036, 造字法为形声:从辶、委声, 本义为弯曲而绵延不断的样子, 汉语字典解释:1、 〔逶迤〕也作“委蛇”、“逶迆”、“逶迱”、“逶虵”等。明方以智《通雅•釋詁•謰語》:“逶迤,一作逶蛇、蜲蛇……逶迱、逶迆,各異其連呼,聲義則一也。” ➊ 彎曲連綿貌。《説文•辵部》:“逶,逶迆,衺去之皃。”唐慧琳《一切經音義》卷四:“逶迆,《古今正字》云:'逶迆,邪行也。’二竝從辵,委、也皆聲也。”漢劉章《四皓紫芝歌》:“莫莫高山,深谷逶迤。”唐高適《燕歌行》:“摐金伐鼓下榆關,旌旆逶迤碣石間。”《徐霞客遊記•滇遊日記四》:“磴道逶迤,軒亭幽寂,餘花殘墨,狼藉蹊間。” ➋ 曲折行進。北魏楊衒之《洛陽伽藍記•法雲寺》:“負荷執笏,逶迤複道,觀者忘疲,莫不歎服。”《紅樓夢》第二十六回:“賈芸隨着墜兒逶迤來至怡紅院中。” ➌ 隱微;宛轉。《後漢書•荀淑傳附荀爽傳論》:“所謂‘大直若屈
胶, 拼音为jiāo, 笔画为10画, 部首为月, unicode编码80F6, 造字法为形声。古代“胶”用动物的皮煮制而成,所以从“肉”。 段玉裁说:“皮近肉,故字从肉。”, 本义为粘性物质,用动物的皮角或树脂制成, 汉语字典解释:1、 黏性物质,有用动物的皮或角等熬成的,亦有植物分泌的和人工合成的:~质。~原。鳔~。乳~。万能~。如~似漆。~合板。 2、 用橡胶树的分泌物制成的有弹性的物质:橡~。~鞋。~皮。~布。 3、 有黏性像胶的:~泥。~水。 4、 粘着,粘合:~合。~着(zhuó)。~柱鼓瑟。 ,此处无繁体字。①䐨。见《玉篇.肉部》。②声。见《廣韻.平聲.肴韻》。③胫骨。见《集韻.平聲.爻韻》
修, 拼音为xiū, 笔画为9画, 部首为亻, unicode编码4FEE, 造字法为形声:从彡、攸声, 本义为修饰,装饰, 汉语字典解释:1、 装饰,使完美:~饰。~辞。装~。 2、 整治,恢复完美:~复。~治。~缮(修理)。~浚(修理疏通)。~好。~明(古代指政治清明)。 3、 剪或削:~剪。 4、 兴建,建造:~建。~筑。 5、 编纂,撰写:~书。~史。~纂。 6、 (学问,品行方面)钻研、学习、锻炼:~学。~业。~养。 7、 长(cháng ),高:~长。 8、 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,并付诸行动:~行。~女。 9、 姓。
土, 拼音为tǔ, 笔画为3画, 部首为土, unicode编码571F, 造字法为象形:像土块, 本义为泥土,土壤, 汉语字典解释:1、 地面上的泥沙混合物:~壤。黄~。 2、 疆域:国~。领~。 3、 本地的,地方性的:故~。 4、 民间生产的(区别于“洋”):~方(民间流传的药方,亦称“偏方”)。 5、 不合潮流:~气。 6、 未熬制的鸦片:烟~。 7、 中国古代乐器八音之一。 8、 中国少数民族,主要分布于青海省:~族。 9、 姓。 ,通“杜”、根。,(土苴)粪草.糟粕。比喻微贱的东西。,(土门)东突厥第一代可汗名。
朋, 拼音为péng, 笔画为8画, 部首为月, unicode编码670B, 造字法为象形, 本义为古代货币单位。相传五贝为一朋。或说五贝为一系,两系为一朋, 汉语字典解释:1、 彼此友好的人:~友。~辈。~侪。~俦。宾~。至爱亲~。 2、 结党:~党(为私利而互相勾结、排斥异己的一帮人)。 3、 成群:群居~飞。 4、 古代以贝壳为货币,五贝为一串,两串为一朋。 5、 比:硬大无~。 6、 姓。
多, 拼音为duō, 笔画为6画, 部首为夕, unicode编码591A, 造字法为会意:从二夕, 本义为多,数量大,与“少”、“寡”相对, 汉语字典解释:1、 数量大,与“少”、“寡”相对:人~。~年。~姿。~层次。~角度。~难(nàn )兴(xīng )邦。~~益善。~行不义必自毙。 2、 数目在二以上:~年生草。~项式。~义词。~元论。 3、 有余,比一定的数目大:~余。一年~。 4、 过分,不必要的:~嘴。~心。~此一举。 5、 相差的程度大:好得~。 6、 表示惊异、赞叹:~好。 7、 表示某种程度:有~大劲儿使~大劲儿。 8、 表疑问:有~大呢?~会儿? 9、 姓。